撰文:阿萼、地火|製圖:中襪
網絡時代,我們習慣將個人影像上傳到社交媒體,分享生活,不少人會選擇將帳戶設為「不公開」,僅允許追蹤者檢視自己的帳戶內容。儘管難以控制網絡傳播的形式和速度,我們仍然期待保留一定程度的私隱,亦不希望分享的內容被擅自扭曲、篡改,更甚被人利用來欺凌及實施性暴力,例如傳播深偽色情(DeepFake Pornography)的影像。
今年,一名港大法律系男學生被人揭發,他將其女性同學、朋友、師長在社交媒體發布的影像,透過AI生成數百張裸露色情影像,即DeepFake,正正是違反了上述使用者的期望。(事件詳見: @hku.nfolderincident)。AI技術連接雲端,靠網絡資訊飼養及持續訓練,而在大多數網絡色情作品中,女性被扭曲為服侍男性慾望的角色,甚至有女性受凌虐、強暴的情節。如今這種情節不但在虛構的色情作品中出現,更被人直接挪用到現實的女性身上。女性原本只是分享普通生活照,卻被使用科技的人扭曲如斯,自然會感受到巨大的惡意及敵意。
如果某人只是透過AI生成色情影像,而沒有對外發布,他人無法知曉的話,表面上看來是他的個人自由,自行意淫某人色情畫面,相關女性不會受到任何影響。
筆者認為,腦內意淫與用AI生成某人的色情影當然有根本分別:前者是思想自由,思想無形,他人無權入侵及管控,後者卻是已經越過思想界限,在現實中使用他人拍攝的影像,而他使用的工具AI需要連接網絡才能使用,其網站的安全性成疑,一旦有人將他人的影像上傳到AI網站,很可能在該網站留底、被營運者用作訓練AI,更甚會外流出去。
亦有意見指AI只是較高超的技術,本質上與畫畫沒有分別,並非偷拍。成色情影像固然與偷拍私密部位不同,偷拍的當刻已侵犯了他人的界線,而且該影像是真實反映對象的身體特徵,惟AI色情影像幾可亂真,可以辨認出當事人,且在網絡出現後便極難下架。
當然,人可以斷開網絡連接,在個人伺服器中,利用有限的AI技術生成其他女性的色情影像,並儲存在個人電子設備中。但該名生成者必須負上謹慎責任嚴加保管,以防外流,如遭別人發現相關影像的話,這種脆弱的防護罩就會破碎,直接影響到有關女性。
即使涉事港大學生迄今未被發現主動發布影像,但DeepFake影像外流風險本屬高危,而且在文化上,DeepFake技術針對的對象一面倒為女性,且將主流色情作品羞辱及強迫女性的情節不斷複製、放大,亦不利於促進性別平等。性本應是自然的事情,並不羞恥——當人做到互相尊重,獲得彼此的同意(consent)。
事件中涉及的另一個重要問題,正是「性必須經過同意才能進行」的概念究竟適用於什麽情況?若未來科技發展能杜絕所有外流問題,令人可以在「真空環境」下生成其他人的色情圖像,在其他人不知情的情況下意淫,還是可以接受的情況嗎?
即使擁有思想自由,我們對性的想像要負上多少精神和文化責任呢?對性持消極態度的基進女性主義作家德沃金(Andrea Dworkin) 就曾在《性交》(Intercourse)一書中警告:性幻想只不過是一卷複製主流色情作品中暴力和不平等的錄影帶,與創新、帶複雜又有同理心的想像力是不同的。一個人產生模擬色情作品情節,或是其他複雜的性幻想時,需要考慮被幻想者(們)的感受嗎?在此MEMO邀請大家一起思考。
延伸閲讀
現時香港的法例單單規管未經同意下發布的私密影像,包括合成的形象(詳見《刑事罪行條例》第200章 第159AAE條),並未規管持有相關影像。《端傳媒》及《明報》整理其他國家規管DeepFake影像的法例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