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:怒怒|製圖:中襪
Jamie稱他喜愛女性,是異性戀男,而他在全劇中唯一傷害過的,就是女性。螢幕前的你(特別是異性戀男),不論年齡、身分、職業,你有沒有做過任何事情,讓身邊的女性,生活得更安全?
《Adolescence》取材自真實世界,為了不再出現悲劇,與其以獵奇心態研究《Adolescence》呈現的歐美男性圈文化,不如探討男性如何去除圈子內有毒的文化,助人自助。
於是筆者在上個帖文的影評中,列出數個簡單而普遍的情境題,希望檢討香港男性圈有毒文化。
不過,筆者明白人際互動的幽微之處,身在某些情境,除非目擊直接肢體暴力,似乎不是非黑即白,你可能不覺得環境帶惡意。
所以,我希望更清楚地說明,孕育男性圈有毒文化的土壤是什麼。
社會千年來用倫理道德為武器,禁錮女性為男性不斷生育,延綿父系血脈,用暴力和侵略建構父權秩序。即使近一百年興起改革,例如女性投票權、女性教育權等,社會結構仍傾向貶抑女性價值,從而壓制女性的自由,例子如下:
1.
在亞洲文化圈中,「男賺女賠」的性文化是主流性劇本,男性要「操」,女性要「貞操」。社會一方面要求男性在性事上視女性為獵食對象,另一方面要求女性是清純玉女,導致女性的性慾被污名及壓抑,並且必須為父系家庭服務。
如果女性未婚,就算他身處一對一異性戀關係,只要他的性生活豐富,就會被攻擊為「隨便」、「公廁」、「雞」、「人盡可夫」、「姣婆」、「淫底」、「天真嬌」。「失去了貞操」的女性在父系異性戀關係中貶值,男性傾向認為對他們任意莽為,無須珍惜。
相反,男性未婚,而他的性生活豐富,就會被肯定,例如風流多情,又或「陳冠希」。陳冠希與一眾女明星的性影像非自願流出,公眾主要攻擊女明星,但肯定陳的魅力。如果男性的性生活不豐富,即等於能力不足,才會被嘲笑為「毒撚」、「溝唔到女」、「青頭仔」等等。
2.
女性作為男性的附屬,其價值與取悅男性的性吸引力綑綁,所以對男性的性吸引力被認為是女性的重要資本,蓋過女性的其他個人價值,導致女性的外貌、身材及私生活經常遭到公開評論、意淫或羞辱攻擊。
社會要求成年女性有討好男性的外貌身材及穩定的異性戀關係,缺一不可,不符合標準者被嘲諷,衍生「師奶」、「剩女」、「老姑婆」、「冇人屌」等等詞彙。
如果是社經地位較高的女性,例如有名的政治人物,因為威脅到男性的主宰地位,男性用「性」作爲媒介攻擊其外貌、身材和私生活,達到羞辱控制的效果,例如羞辱他是否靠男性包養,而不是靠自身努力上流,又或羞辱他的外貌身材沒有性吸引力。
3.
性暴力通常是由男對女施行,社會討論性暴力案件時,卻會檢討女性有否保護好自己、有否「勾引」男性。
社會更會嘲笑一些女性「長得很安全」,意思是因為他們的樣貌一般,所以沒有被男性騷擾或強暴的危機。這一來意味女性的性吸引力讓她有被男性強暴的「資格」,合理化男性攻擊性。二來塑造了對受害者的特定想象,排斥不同年齡、身份、種族等人的經歷,令性暴力當事人更難發聲。
在上述語境下,我邀請你再次反思下圖中情境題。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