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備忘錄》與說書人 @storytalerhk 合辦了一場針對青山醫院「精神健康體驗館」的「反導賞」活動,收穫許多參加者的深入觀察和獨到批判。此帖文匯聚了當日集思廣益的成果,歡迎讀者在留言繼續與我們交流,一同反思本地關於精神健康的主流論述,構想能有效推廣精神健康的策略!
參加者發言精華
關於展館整體論述
參加者 Peipei,修讀犯罪學:
展館唔係消除緊精神健康面對嘅污名,而係推銷緊青山醫院。例如話精神病以前要坐監、用電擊治療,而家食藥就有得醫、醫院會收容你、連用家都話體驗ok,講到精神醫學好似好進步咁。解説萬句不離「食藥就好返」,太線性,其實排斥緊唔想靠藥物尋求復元嘅人。
關於展館選材
參加者 G:
我喺展館睇唔到「精神健康」,佢描述嘅都係「病」,好medical。其實精神健康有好多嘢講,唔係淨係病,而係一個光譜。
參加者 WYK,大律師
精神健康挑戰係生命中嘅一個歷程,人人都會經歷起伏同狀態好壞。
明明精神健康係眾人之事,但展館將「有病/冇病」劃清界線,似乎強化緊大眾嘅誤解,認為精神健康挑戰好可怕、唔正常。
關於幻覺體驗及解説
VR房整到好似遊戲室咁,職員係咁催我哋去「玩」,但冇事先警告有咩內容,其實有可能觸發創傷反應。
個體驗好獵奇,令我覺得同精神病人好唔同。
有朋輩支援工作員話自己嘅復元全靠食藥,仲好感激青山嘅醫生督促佢。佢有正面經歷當然好。但過分強調食藥,忽略其他復元方法,會變相鞏固精神醫學嘅霸權。
分享前線工作日常
參加者 P,職業治療師:
我喺青山實習時,留意到前線同事因為工作繁重、長時間身處精神病院環境,容易失去耐性,難以騰出空間去體察服務使用者。就算想處理得更人性化都唔容易:有次同院友做職業治療,我問上級除咗洗衫、執餐具等,可否安排冇咁悶同重複嘅活動畀佢哋,可惜最後都安排唔到。有啲practice本身就係咁,唔係你話想郁就可以郁到。
有時前線同事未必為意自己嘅用詞唔恰當。譬如有護士會話院友「乖」,言下之意即係佢聽話準時食藥、冇唔尋常嘅表現或舉動、容易管理。「乖」其實好難聽。但呢啲係大家喺精神科制度下讀書、工作習得而來。而且快啲discharge先符合醫院嘅目標。咁嘅氛圍好容易令佢哋變得麻木。
如果展覽要真能夠反污名
唔好咩都交晒畀醫生。譬如可以探討面對壓力,我哋可以點樣互相支援,營造友善嘅環境。
介紹症狀應該以常見、生活中會接觸到為原則,而唔係聚焦最煽情或標奇立異嘅嘢。
理想嘅展覽,應該能夠拆解普遍嘅stigma。
希望有空間畀精神醫學嘅 survivors敍述自己嘅創傷同經歷,凸顯復元嘅多樣性。
親歷經驗分享
牙咩 | #新手社畜 #十年精神病歷, 入過一次青山 #可能算係倖存者??#ACG 宅宅
醫療成效 404 not found 症候群
病友大部分時間留喺大廳,全程由護士監管,督促我哋食藥、同確保我哋人身安全。住院兩星期,見醫生先得幾分鐘,開嘅藥同劑量 都同以往一樣,亦冇人協助我建立出院後面對情緒困境嘅能力。何來有治療?
醫院環境封閉、高度規律,反而不利復元!
住院期間,我被逼同自己嘅人際網絡隔絕晒。我嘅興趣同排解情緒嘅方式,例如畫嘢、寫作、聽歌、自由閲讀 . . . 通通都被限制。
成個概念就係要我哋慪喺度,最緊要唔好死=.=
不但冇專心養病嘅效果,仲令人好難適應>.<
妄想自己係動物園主管失調症
深刻感覺係好似隻畜牲咁,畀醫護人員圈養,而唔係當作一個完整嘅人咁看待。
永遠監視住我哋一舉一動:連廁所都有窗口望入嚟,淋浴間直頭冇門。有時醫護仲會對病友評頭品足 , 甚至嘲笑,譬如話 :「個癲婆嗌夠未呀!」,「排骨精又唔食嘢喇!」
問題癥結
唔係失德咁簡單,而係醫院呢個全控機構入面,專業人士係有絕對權力。所以醫患不平等、講嘢唔理人感受、唔解釋治療方法等等,全部都係自然而然嘅事。
BTW,點解
冇人通知我,
原來我可以
自簽出院 ???
病 =冇人權?
強迫
表現
表演?
正常障礙
病友所有嘅行為同情緒表現,都會被醫護人員用病理嘅濾鏡去解讀,令我哋必須壓抑自己,扮到又乖又平靜。因為入院而悶悶不樂好正常,但護士就好擔心我係咪抑鬱。我表現得開朗啲,佢又問我係咪太躁狂。有次有個女仔喊得好犀利,就畀護士綁咗落床 . . . . . .我哋好似做咩都有問題咁。
我只想脫離病情, 情緒不過係人性
治療精神病嘅地方 , 情緒感受反而係更加需要收埋 , 先可以證明自己係正常 , 醫生可以放我出去。你話幾荒謬 ?
身處扮正常呢場無了期等待中,先係最折磨人嘅心志。
任意使用權力成癮
醫院環境又悶又高壓,令我好想嘗試唔同方法幫自己提振心情。 但醫護 嘅權力真係無孔不入。
譬如醫院啲衫又頹又唔啱身 , 我會摺起衫袖同褲 腳,令自己望落唔好咁柒,可以盡量掌握同表達自我。
僅此而已,都要畀姑娘鬧 : 「你當呢度 ? 明明已經係無關人身安全嘅事。」
醫院生活,堪稱冇電腦都可以玩踩地雷 “- . –
咩都無法自主決定、生活每方面都被監控、要扮正常嘅環境,令我嘅情況不但冇好轉,出院後一直壓抑嘅情緒更大爆發,治療經歷亦成為我其中一個創傷。
明明係一個醫病嘅地方,
反而令人更加病、更加受傷,
真係弄巧反拙,超級諷刺。
精神病院最大嘅作用,似乎係收埋嗰啲佢哋認為係社會炸彈嘅人,令市面上少咁一個不穩定因子,確保我呢個痴線佬唔會危害社會、唔會自傷。
要撼動制度同改變主流論述好難,無論青山定係精神健康體驗館都唔會一下子解決晒所有問題。但好高興我唔係孤軍作戰,唔係因為自身經歷先覺得展館有問題。今次活動可以凝聚到同樣關注精神健康嘅人,分享觀察同想像,就算我對制度冇乜寄望,都未至於對人類絕望 ?!?!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