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:漫漫 | 製圖:怒怒
伴隨本港電影院結業潮的,是本土議題作品屢獲好評,更有港產片走上國際紅氈。《爸爸》、《破・地獄》、《看我今天怎麼說》等片名耳熟能詳,《九龍城寨之圍城》亦成為香港政府對外宣傳香港電影的主要材料。香港影視業漸有起色,《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》中提出《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》,當中將「廣告」、「電影」同列入「文藝創意產業」,並計劃多個發展方向,以示政府對影視業的支持。惟該《藍圖》寫滿官方對影視業的期盼,卻對不可或缺的從業員不聞不問,一字不提。
嶺南大學《香港影視業勞工狀況終期研究報告2024》指出業界弊病包括,影視業以自由工作者為主,無法受制度保障,經常面臨拖糧或其他形式的剝削。至於長工時、缺乏保險等情況已成行業常規。究其根本,面對行內投資縮減,資金緊絀,不難想像製作公司如何費盡思量節省人手成本。政府在2024年宣布向「電影發展基金」注資約14億元,提高資助額對業界固然是好事,但如香港電影發展局主席王英偉直言,「通過電影發展基金的資助,電影業界能夠發揮香港的創意,製作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電影,向觀眾展示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。」計劃的附帶條件不單限制創作題材,亦會令港產電影內涵變得單一化,變相局限行業發展。退一步看,現時政府的經濟支援乃透過九個不同計劃發放,包括「首部劇情電影計劃」、「電影製作融資計劃」等,然而申請項目需要達到保守的商業電影要求才有機會通過審核,令新風格、新技術較難突圍而出。因此政府注資再多,其餘的創作及製作團隊仍無法獲得所需資金,從業員的待遇依然得不到改善。
如同《備忘錄》第五期〈傳統可以唔係咁㗎:血汗夢工場的改變方向〉所寫,「政府可以在申請程序中加入保障勞工的條款,譬如要求申請者承諾在某一限期內支薪、設立合理工傷賠償等。」一年多過後,不論是「開拓內地電影市場資助計劃」或「電影製作融資計劃(放寬措施)」的2024年申請表格,當中列明會「停止提供政府融資」的情況仍然只有當團隊違反《國安法》,而未涵蓋勞工保障的範疇。政府作為領頭羊,應帶領行業組織及從業員訂立一套勞工友善的制度。以職位公價為例,現時影視業界僅有少量職位由業內組織公開標準薪金,例如去年香港電影攝影同業協會在社交媒體發布「雲台調較員」薪酬定價為每9小時$1800。資訊透明度低令勞方難以憑藉標準向資方議價,往往為求得一職而接受不合理薪資。此外,參照嶺南大學報告所倡議,文創產業發展處(前稱「創意香港」)可推行影視界新畢業生支援計劃,為沒有資源的畢業生提供入行輔導、招聘等資訊平台,打破重人脈的行業生態。
部分影視從業員不願被制度困身,將自我犧牲與藝術自由、自由工作劃上等號,業界則有人嘗試解開這道題。香港電影編劇大多按劇本及拍攝進度分期支薪,容易出現被拖糧,甚至因製作中斷而無法獲得酬勞的情況,有見及此,一群香港創意及媒體從業員共同成立網上劇本交易平台「三場戲」,其宗旨乃「令影視業徵才接案更透明,同時定期主辦徵件、大師班及培訓工作坊等專題活動,致力為年輕編劇提昇就業機會及待遇、培育新世代的影視創作人才。」惟就筆者所見,網站於2025年4月尚未完全投入運作,成效有待觀察。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亦推出「新晉編劇學徒計劃」,有媒體以「仲有固定月薪」作為報導標題,筆者看來更顯諷刺。說到底,要改變行業文化及氣氛,政府介入自當關鍵,但參照荷里活編劇罷工事件,業界人士的組織力量推動行業改革並非不可想像,而社會大眾在抱持對「香港電影」自豪感的同時,更不應忽視銀幕後默默耕耘的一眾。
參考資料
- 嶺南大學:《香港影視業勞工狀況終期研究報告2024》
https://commons.ln.edu.hk/cgi/viewcontent.cgi?article=1005&context=ccrd_report - 《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》https://www.cstb.gov.hk/tc/consultation-and-publications/blueprint.html
- 香港電影發展局:〈電影發展局主席歡迎《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》推動香港文化藝術及創意產業的發展〉
https://www.fdc.gov.hk/tc/whatson_detail.php?id=2024112718550977600 - 《備忘錄》第五期〈傳統可以唔係咁㗎:血汗夢工場的改變方向〉
- 三場戲:https://3scenes.io/about-us
- 《Yahoo!》跟陳果翁子光彭秀慧做編劇仲有固定月薪 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搞新晉編劇學徒計劃︳電影LOL
- 荷里活編劇罷工事件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CvPNp88RXev/?img_index=1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