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唔入女廁,我可以去邊?」——與跨女談單性別空間的「教化」

閱讀時間: 2 分鐘


早前,日本明星橋本愛在社交媒體表示,應該以身體的性別來區分廁所,引起社會對於「恐跨」的爭議。MEMO故此訪問了「洗衣機裡的浣熊🦝」——一名跨性別女性,希望了解跨性別人士在單性別空間上遇到的問題。

💭:你是如何看待那些對於「異性」進入女廁後的恐懼情緒?

🦝:我當然明白她們的感受,這些恐懼情緒亦是真實存在的。但我並不認為單憑恐懼的情感就可以壓過一切,世界上亦有不同人會感到恐懼的情緒,亦沒有被尊重。就跨女而言,廁所是一個麻煩的問題。就算是使用原生性別的廁所,亦有機會遇到人身安全的威脅;跨女進入女廁,法律上也未能保障她們的使用權利,有機會要面對法律風險;哪怕是傷健廁所也會被清潔員工責罵,如沒有傷健廁所的話,會選擇憋尿一整日。男性透過「扮女性」進入女廁而進行性暴力的事件其實也很少1,故重點應是在建立一套公正的制度,而非單純照顧某一群人的恐懼情感。

💭:廁所作為其中一個以二元生理性別劃分的場所,你是如何看待這些單性別空間?

🦝:我認為將廁所以性別來劃分是有兩大原因,首先,因為生理構造上的不同而需要設計不同配備的廁所,像是女性會有更換衛生巾的需求,或是男、女的如廁方式有別,從而有不同的廁所設計。另一種是傳統承傳下來的性別文化,灌輸一種性別區分的意識,不斷強調男女有別,甚至是強調女性是柔弱、需被保護。令人看到異性處於廁所這個空間時會感到「尷尬」,當誤入另一個性別的廁所,即使沒有人,也是假裝得十分尷尬,否則別人便會將你犯罪行為聯繫起來,漸漸地這種按性別而去不同的廁所成為了一種理所當然的事。

💭:你認為有甚麼的解決方法?

🦝:這種方法可能會比較理想,就是取消以性別來劃分廁所,當然這是一個理想、進步的做法,未必能一時三刻做到。以公道來說,劃分多一個特定的廁所區域就已足夠,起碼能夠保障到我們使用廁所的權利,而且,不少地方亦開始將傷健廁所改裝為所有性別廁所,這就已經能夠解決到不少的麻煩。


  1. 編按:在網上搜尋有關香港「男扮女」、「易服癖」進入女廁的案件,只有兩宗定罪案件,分別在2022年和2011年。
    .
    香港中文大學的性小眾研究計劃(2021)指出,41.4%受訪跨性別人士表示,在過去一年內,有人曾告訴或詢問自己是否使用了「錯誤的廁所」,28.7%曾被阻止使用廁所,24.3%曾在使用廁所時面對言語上的騷擾,9.8%曾在使用廁所時面對肢體的暴力,9% 曾在使用廁所時,在違反個人意願的情況下,被迫進行性接觸。取自:https://www.tgr.org.hk/attachments/article/340/TransReport%2020210512_Chinese.pdf ↩︎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